2020年福建省自然资源系统调研报告投票
95号 大田县自然资源局
在各级政府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,我县乡村建设得到了快速地发展,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按照要求,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,我们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研究调研工作,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大田县乡村建设概况
大田,别称“岩城”,位于福建省中部,戴云山脉西侧,设县始于明朝嘉靖十四年(1535年),距今已有480多年历史。全县土地面积2294平方公里,辖6个乡、12个镇,266个行政村和8个居委会,总人口42万人。县境地处西南华力西——印支拗陷带之大田——龙岩拗陷的东北部,政和——大埔断裂斜贯全境。地质构造复杂,岩石以钙质砂岩、石英砂岩为主,次为花岗岩、花岗长岩、凝灰岩和变粒岩。地表水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9.84亿立方米;地下水总量3.54亿立方米,地下热水有石牌镇老厝、桃源镇广汤、太华镇汤泉、广平大竹林、华兴乡京口5处,水温29℃—79℃,总流量11.56升/秒。县境为中低山地带,地势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倾斜,山岭、谷地分布趋向与境内构造基本一致;境内千米以上山峰175座,大仙峰海拔1553.4米,居全县之首;溪流纵横,是闽江、九龙江和晋江支流发源地之一,汇水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5条,均溪河最大,其主干流长81.7公里,是街面水库电站的主要水资源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,无严寒酷暑,雨量丰沛,日照充足。县情特点总体概括起来为“六区”:一是典型山区。自然实体为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,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75座,森林覆盖率达73.07%,峰峦叠嶂、山峻水秀,是闽江、九龙江、晋江三大水系支流的发源地,是福建省1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。二是高山茶区。现有高山茶园面积近20万亩,被授予中国高山茶之乡、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、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,“大田高山茶”被授予2016年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。三是闽中矿区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煤、铁、石灰石等42种,是全国首批百个重点产煤县之一、福建省五大铁矿区之一,素有“闽中宝库”之称。四是文化名区。孝道、土堡、戏曲等地方文化兼容并蓄,是“二十四孝”编撰者郭居敬出生地、肉身菩萨“章公六全”祖师故里,板灯龙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大田土堡群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五是中央苏区。1929年初,建立中共大田特支;1930年1月,被列为“全国苏维埃区域”,是福建省最早的苏维埃县份之一;2013年7月,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。六是生态游区。“山、水、泉、茶、堡、台”等旅游资源各具特色,拥有“大仙峰•茶美人”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“南方天山”之称的象山、“福建土楼之母”之称的明清土堡,春可采茶、夏可避暑、秋可观堡、冬可泡泉,是闽南沿海大都市休闲、养生、度假的“后花园”。
二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规划基本要求:
1、要明确规划编制背景与应用需求;
2、内容应体现务实管用同时兼顾创新特色;
3、实施规划要加强各项任务的推进落实;
4、要有充足的基础测绘经费投入,保障规划顺利实施。
三、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模式“一张图”规划
1、空间片区聚集模式:以十五个乡镇(除城区三个乡镇)规划区为主要聚集区即为三角网格顶点。展现出“居”的活力。
2、绿色品牌引领模式:以大仙峰自然保护区为基点,周围乡村为绿色品牌生产基地。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指引下,全面提升基地茶叶、蔬菜、水果、经济林等种植和营运管理。在“绿色动能引擎”的驱动下,展现出“山”的魅力,走出一条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3、传统产能要素激活模式:主要以农产品、农作物等为主要产能有——桃源镇、上京镇、太华镇、建设镇、广平镇等辖区内的村庄。经过土地整理、整治、垦复、土壤培优等技术手段激活传统耕作管理的活力,使其达到产能最大化,展现出“耕”的魔力。
4、河湖养殖模式:主要以闽湖(街面水库)、六角宫水库和均溪河,文江河为主要阶梯水面水库养殖为纽带,提升水面养殖改良品种,带动周边乡村经济活动。展现出“养”的动力。
5、矿产资源采垦模式:主要以“银锭岬”矿区为中心,向四方辐射探明的矿产有煤、铁、石灰石等42种。有均溪镇、太华镇、建设镇和前坪乡所辖区的矿区有计划有限度开采,采后要有规划实施恢复治理工作。全面带动全县经济发展,增加财政收入,为全县投入社会建设资金做保障。展现出“财”的魅力。
大田县乡村振兴“一张图”规划是大田县测绘地理信息建设成果包括:一个数据资源中心、一个信息服务平台和5个应用示范模式系统。
1、数据资源中心。整合电子地图、遥感影像、地名地址、地理国情、地形地貌、三维实景、全景地图等多类型、多尺度、多时态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和所有涉农部门、多领域、多源乡村振兴专题数据,涉及自然资源、农业、水利、文化、旅游等24个部门,为诸规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全面、精细、鲜活、可靠、交互的“一张图”大数据资源支撑。
2、信息服务平台。利用诸城市乡镇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,结合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,搭建起全息时空云平台。平台具备数据整合、集成管理、成果发布、数据更新的全流程管理能力和多维在线互联、动态集成展示、智能分析挖掘、个性应用定制的全方位服务能力。一方面提供多层次、多维度、多种类、多时态的地理空间数据服务,实现空间规划、政务信息、乡村产业、乡村生态、乡村人才、特色村镇、党员组织等“一张图”资源的集成展示,为全面、准确掌握诸城市各类乡村振兴信息资源、进行挂图作战指挥提供“施工图”;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可定制、可交互的技术特性,实现对“一张图”资源的个性化定制,从而支撑各类乡村专题应用。
3、“一张图”规划应用示范建设。围绕“五个振兴”和诸乡村生产园区、生活社区、生态景区共建共享,建设了“三区”共建共享应用系统和生产园区信息服务系统、惠农信息服务“一点通”、乡村人才信息服务“一点通”、美丽乡村文化旅游信息服务“一点通”、自然资源与生态景区信息服务系统、生活社区信息服务系统、党务信息服务“一点通”等7项专题应用系统。
五、乡村振兴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
1、规划滞后管理混乱
规划起点不高,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不到位。规划建设管理的宣传工作普及不到位,管理不严格,村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。
2、财力匮乏制约乡村建设的发展
乡村建设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事业。而现行的财政体制使乡镇政府、村级财政收入仅够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,无力再搞建设。乡村供水、排水、环卫、防洪、路灯、道路、绿化等基础设施特别滞后。
3、配套扶植政策有限
乡村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,扶植配套政策不多,上级资金配套力量太弱。
4、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
入乡村企业规模小、数量少,不能形成经济带动作用。企业入住乡村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,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的有效方式。但是,就目前情况来看,几乎没有形成规模大企业,而且大部分是私营企业,融资方式匮乏,发展速度缓慢。
六、乡村振兴建设的几点建议
1、高起点编制乡村规划
按照乡镇村一体化进行规划,拉大乡村骨架,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档次。乡村空间扩展步伐的加快,使乡村经济联系日益密切,促使乡村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。
2、提高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水平
一方面加强基层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设,完善乡镇级村镇建设管理机构。一方面加强对各级乡村建设干部的培训,提高业务水平。同时建立完善监督机构,加强对村镇建设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。
3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
坚持走市场运作,多元投入的经营城镇的道路。一是抓住国家重视乡村建设的机遇,积极向上争取。二是把国有土地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有偿推向市场,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。三是争取银行贷款。四是引导新上企业向乡村相对集聚,扩大城镇规模。
4、配套相应扶植政策
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府观念的转变以及相应的引导、支持。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,并配套相应扶植乡村建设的优惠政策,鼓励镇街建设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5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
基础设施是实现乡村城市化的物质基础和保障。我县的乡村建设今后要在完善交通、通讯、电力等基础设施上下功夫,才能有效提高乡村招商引资的竞争力,发展区域经济。
6、走企业带动战略
企业的发展不但可以繁荣地方经济的发展,还可以增加当地财政税收,通过税收可以改善基础设施、提高居民收入等,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。所以,我们可以在发展企业,特别是发展当地企业上下工夫,壮大我们的经济实体,带动当地乡村的发展。
总之,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,应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坚持因地制宜、突出重点、注重实效,以促进经济、社会发展为目标,充分运用市场机制,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,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,完善乡村功能,把重点中心乡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、布局合理、设施配套、功能健全、环境整洁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。
当前票数
当前排名
距上一名